泰安APP開發:云計算和邊緣計算將帶來巨大變革與機遇
天上的云大家都知道,她是一種看得見摸不著的東西,就像互聯網上的“云”一樣,它可以通過各種形式展現在我們面前,但是就是無法觸摸,還記得計算機剛出來的那個時候,“云”也是不夠成熟的,那個時候可能還不清楚的了解大數據是什么?
有大數據衍生而來的云計算,漸漸的步入人們的生活,也不如各大行業的企業中,就像賽跑一樣,我們是在與各行各業的大數據在賽跑,水分析的數據到位,那么在這個行業,這個領域她就占有一席之地,這也是為什么很多企業要進行云計算的開發和分析一樣的。
在萬物互聯的“賽道”上,云計算、霧計算等計算“選手”也各有所長。軟件外包公司然而,有時單個“選手”無法滿足需求各異的應用場景,怎么辦?“混合計算”就扮演著協調每位“隊員”的“教練”角色。那么,“混合計算”究竟是什么?有何應用?
萬物互聯時代需要更強算力
據測算,到2020年,全球聯網設備的數量將達到500億臺;到2025年,萬物互聯的銷售收入將達到1.6萬億美元;到2030年,物聯網產生的數據量將達到4.4ZB(澤字節)。
“當前數據從消費端到生產端、從設備到數據本身,萬物互聯市場已呈現出爆發式增長態勢。而大數據和物聯網技術對數據處理能力的要求很高,這就需要充分挖掘算力 ”復旦大學大數據試驗場研究院、上海市數據科學重點實驗室副研究員張帆說。
“‘混合計算’就是試圖利用5G的萬物互聯能力,綜合利用云計算、霧計算、邊緣計算等計算方式,實現高效協同計算。”福建工程學院科研處處長、軟件外包公司福建省北斗導航與智慧交通協同創新中心主任鄒復民教授介紹道,“混合計算”這一概念最早由蔣志祥在WMIC 2018世界移動互聯網大會上提出。這一概念的形成,歷經了多年的發展。
談及其技術原理,張帆說,“混合計算”借鑒了異構計算的思想——用不同的計算資源處理適合該結構的任務。異構計算的概念提出的時間很早,但受實現條件限制,直到近年才得到了巨大的發展。
隨著萬物互聯市場的發展,產業界逐漸認識到單一的計算方式不能解決所有問題,為此針對不同計算方法各大廠商展開了積極探索:英特爾公司在2015年收購阿爾特拉公司,同時著手開發芯片內可重構技術;賽靈思公司在2015年實現了編程環境的統一;百度在2016年開始推進“百度大腦項目”,試圖在一個計算體系內實現多種算力的混合……
2018年1月4日,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正式發布了《工業互聯網平臺白皮書(2017)》,其中關于工業互聯網平臺功能架構圖的內容,已經初步陳述了邊緣計算和云計算進行協同計算的理念。不僅如此,華為、西門子等公司也針對“邊云協同”不斷地進行探索。